如何認定過失行為?如何釐清車禍意外的法律責任?
過失行為的認定-刑法第13條
【服務項目:法律訴訟/法律諮詢/調查蒐證】
在刑法中,很重視犯案「動機」,原則上都是針對「故意」行為做懲處。我們可以從刑法第12條得知,過失犯只懲罰有用法條特別規定的事項,而會被懲罰的過失行為,往往都是「無法即刻挽回的過錯」,就算有金錢賠償,還是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復原,甚至永遠沒辦法彌補。這種傷害通常都與涉及人身安全有關。
舉個常見例子:
A因違規闖紅燈撞到綠燈直行的B,B的車毀損了,也因此受到輕傷。B就對A提告過失傷害罪與毀損罪。
即便是小傷,B也要痛上一陣子,無法挽回的傷害已經造成,所以這邊構成過失傷害罪。但因為車禍所產生的過失傷害而導致的車損也是過失行為,車子的毀損可以用金錢賠償或送修來做為彌補,刑法沒有過失毀損罪,所以這邊就不會有刑事上的責任,但還是有民事賠償的問題。(參考資料:臺北地檢署)
雖然有明確的法條針對侵害到人身安全的過失行為定罪,但過失的罪責往往還是比較輕,甚至可以易科罰金。所以不小心捲入刑事傷人或致死案件的被告,都會想辦法以「過失」作為理由來獲得較輕的判決。
怎樣的行為才能算是過失呢?
刑法第14條規定,我國在刑法上的過失行為分為「無認識過失(I)」和「有認識過失(II)」。
單看法條可能很難理解,我們在這裡舉個簡單的例子。
無認識過失:
在正常狀況下根本不太會發生,一般人也不太認為會發生。但當事人如果特別留意就能避免意外發生。
C將摩托車停在路邊車格,安全帽放在摩托車前方的置物籃。那天因為風大,不慎將安全帽吹出置物籃並滾到大馬路上。讓另一位機車騎士D不小心絆倒受傷。
這個例子中,C絕對不是故意讓D受傷,這樣的意外事故也確實是少見,一般人很難會留意。但絕對C有義務注意安全帽是否會從置物籃內掉出來,這便是無認識過失。
有認識過失:
知道發生可能會造成的後果,但覺得發生的機率太低,甚至不太可能發生。因違反交通規則導致的傷亡通常都是有認識過失。
住在五樓的E在大掃除,要將廢棄物搬上搬下很麻煩,就決定從窗戶將打包好的垃圾往窗外丟到一樓的大馬路邊,打掃完畢後再統一清理。因為知道自己的行為可能會打傷路人,所以E特地選在半夜覺得沒人會經過的時段做清掃工作。沒想到在將垃圾丟出窗外的同時,巡邏員警F正好從一樓走過,就因此被砸傷。
E早就知道往窗外丟垃圾的行為可能會打傷路人,於是挑路人較少的半夜做清理來賭「不會發生的可能性」,結果還是砸傷F了。這就是有認識過失。
所以我們可以得知,過失兩個字並不是只要「不是故意」就能算在內,要依照每件事當下遇到的狀況來斷定,甚至會從「客觀」的角度來斷言,並不是行為人認為自己是過失就能視為過失犯來懲罰。
最高法院28上2146判例:
刑法上過失致人於死之罪,係指無殺傷人之故意,而於足以致人死亡之事實,應注意並能注意而不注意,或雖預見其能發生,而確信其不發生,以致發生死亡結果者,始足當之。」
簡單來說,就是「完全沒有傷害他人的想法」,容易與知道這麼做很有可能造成的結果卻不反對那結果發生的間接故意混淆。
間接故意的例子:
G和H發生口角,G一氣之下隨手拿了身邊的椅子往H砸去,不慎砸到H的頭部,H也因此死亡了。G顯然不是故意砸死H,也不是每個人被椅子砸到都會重傷致死。
但G在丟椅子當下就應該明白被椅子砸到可能產生的後果,雖然不能說G有將H砸死的故意,但絕對有傷害的「間接故意(刑法第13條第二項:可以猜到結果且不違反本意)」。所以這邊還是要用刑法第277條第二項的普通傷害罪加重結果犯來作懲處,不能因為G「不是故意」將H砸死,就將整件事視為過失致死行為,法官還是會用常理和客觀的態度來斷定。
另外,考量到不論何人都不應該犯下與過施有關的刑責,加上從事業務之人所造成的損害不會比一般人來得大,所以在2019年5月已經將與業務過失有關的法規都刪除了,並加重對過失犯的懲處,所以以後在刑法上就不會再看到業務過失四個字了。
每個人遇到的狀況不同,筆者在這邊也沒辦法輕易斷言遇到某種情況就一定是過失。不過,碰上過失爭議的朋友們還是可以透過文章最下方附的免付費電話與我們的專人聯繫,專人會為您安排與律師的面談時間,讓專業律師來為您解惑。
您的幸福美滿,就交給晚晴法律事務所來守護。
婚姻家庭/生活法律/法律訴訟/商事相關
晚晴法律事務所永遠與您站在同一陣線
當有車禍發生時,如果雙方的人車都有損傷,這時候最大的問題,就是想趕快知道車禍的損害賠償責任跟肇事比例要怎麼算。
誰要負責車禍的「損害賠償責任」?
原則上是這場車禍中有過失的人都要負責,而且並不是只有發生車禍的當事人,只要是「導致」這場車禍的人都有賠償責任,無論是「有過失的被害人」或是因你突然轉彎,「導致後方發生車禍」人,都要負責。
如何判斷對方有無過失?
主要根據駕駛人有沒有「遵守交通規則」,以及是否「應注意而未注意」,故意或過失都算是應注意而未注意。所以若你未遵守交通規則,或該注意卻沒注意,法院就會認為你有過失,需要賠償對方的損失,除非你能舉證證明過失的是對方。而如果雙方都有過失,兩方都必須賠償對方的損失。
怎麼看車禍的肇事比例?
車禍過失的肇事比例通常會參考初判表或行車鑑定報告書,但因為初判表並沒有法律效力,所以法官通常只在沒有行車鑑定報告書的時候才會參考初判表。
初判表:
初判表正式名稱為「道路交通事故初步分析研判表」,是當車禍發生時,警方會依「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協助處裡,進行現場的勘察、蒐證、酒測、詢問關係人等事項,針對現場既存事實做的一個初步責任歸屬判斷。
行車鑑定報告書:
若對初判表的結果不服,可以「自費」3000元向各縣市交通監理單位,請他們鑑定這起事故的發生始末與責任歸屬。需特別注意的是,除非已經進入訴訟程序,否則行車鑑定報告必須在六個月內申請。
實務案例
在實務上法院的判決雖然會參考初判表,或以行車鑑定報告書做基準,但還是有不少以「2:8」、「4:6」…等的分擔比例來判決。所以務必將具體事實詳細說明清楚,以保障自身權益。
所有專業律師合作,離婚諮詢、外遇賠償、子女監護、調查蒐證、刑事辯護,致力於輔導民眾渡過難關。
留言
張貼留言